关于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的建议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让每个适龄幼儿都能够进入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然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学前教育条件较差,幼儿教师和幼儿园较少、质量较差,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入园难、入园贵、甚至不入园现象大量存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含村级教学点、幼儿园分园)422所(处),其中:公办园(含乡镇中心园、小学附设园)202所,在园幼儿28450人;民办园220所(处),在园幼儿57704人。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在岗教职员工329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2%,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9.3%。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公办园数量太少,幼儿入园十分困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我国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要求明确政府职责,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实际状况,尤其是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任务艰巨,因此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极为有限,加之受教师编制和建园用地等因素制约,政府对公办幼儿园能不办则尽量不办、能减负则尽量减负,更多地偏重于民办幼儿园,导致目前学前教育中民办教育比重过大的情况。以四川省德阳市主城区为例,《德阳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施行后,主城区公办幼儿园有15所,占主城区幼儿园总数的30%,和民办幼儿园数量相比悬殊较大,无法满足家长和社会需求。除公办园数量少外,还存在“大班额”现象,主城区15所公办幼儿园共119个教学班,有5938名幼儿,平均班额49.89人/班,5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在多数公办园普遍存在。在城区,很多家长在幼儿出生后,就去公办幼儿园排队报名,还得找关系、托人情。
二、收费和质量悬殊,入公办园十分困难。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基本上是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学校管理比较规范,教学环境和质量有保障,社会声誉较好,受到广大幼儿家长青睐。而不少民办幼儿园条件较差,教师缺乏专门训练且办园性质导致教师流动大,管理不到位,教学环境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幼儿得不到较好教育。在收费上,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标准差距较大。以四川省德阳市主城区为例,民办幼儿园收费每学期3500元到12000元,而公办幼儿园收费每学期3000元左右。公办幼儿园收费合理,普通工薪家庭可以接受。挤公办幼儿园成了所有家长的趋势,这就造成了入公办园非常困难的现状。
三、农村办园条件差,幼儿入院率普遍低。在农村,一般一个乡镇只有一个公办幼儿园,且学位很少,不少幼儿难以进入公立幼儿园。不少民办幼儿园因收费标准高,办园场地设施差,卫生条件差,营养膳食不科学,教师素质普遍较差,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许多家长均不愿送幼儿进入。在偏远山区,部分幼儿因距离幼儿园路程较远而不入园,还有部分幼儿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能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玩耍而不入园,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入园率远远低于城市,特别是农村女童入园率更低。
四、小区配套幼儿园落实难,幼儿无法就近入园就读。就近入园是幼儿就读的基本原则,《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城镇小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小区幼儿园,并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未对小区公用设施进行明确界定,导致小区幼儿园权属关系不明确,开发商擅自转卖、或以高卖价导致无人购买而变更使用性质,使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没有实现真正落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坚持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幼儿教育服务。但因缺乏配套制度保障,各地实施十分困难,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对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支持力度,制定发展规划,将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按地区困难程度分期分批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以此统筹学前教育发展布局。
二、加大对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单列预算,确保学前教育基本建设、设施设备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等经费。确立科学合理的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学位数,加大对幼儿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加强日常监管。
三、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对民办幼儿园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以扶持。对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民办幼儿园要严格准入审批和日常监管,确保幼儿入园率和教育质量,让西部绝大部分幼儿都能入园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
四、明确小区配套幼儿园权属,明确国资、规划建设、国土、教育等部门在落实规划、建设、移交、使用等方面的职责,确保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真正举办幼儿园,真正办成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