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14-03-28 点击数量: 作者:吴夙强 来源:

2012年以来,在速生鸡和禽流感等事件的连续打击下,中国养禽业遭受到有史以来最长久、最严重的冲击,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仅2013年肉鸡养殖行业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进入2014年,禽流感再度迅猛袭来,给尚未走出禽流感寒冬的养殖业再度蒙上阴影,让整个养禽业损失惨重,大量中小型企业及养殖户背负着沉重债务,甚至惨遭破产,整个养禽业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能支撑下来的部分企业也是频临资金链断裂和发展举步维艰的现状,为了维持发展被迫大量减人减产自救。粗略统计整个肉鸡行业2014年的减产幅度大约在50%左右,仅四川减幅就达7500万只左右,直接经济收入损失约30亿元。受肉鸡行情影响,肉鸭行情也持续低迷,同样只能减产维持。与此同时,养猪业受国家节约之风及产能过大“猪周期”等因素影响,市场行情急剧下滑,消费持续低迷,价格跌跌不休,据统计当前上市一头肉猪亏损大约在300元左右,按四川地区年出栏6000万头肉猪计算,养殖企业及个体养殖户将亏损18亿元左右。

养殖业的不利发展现状,严重影响了数千万个直接依托养殖业谋生的从业人员,大量企业在流感危机中宣布破产,负债累累;行业大肆减产,多数失业人员生计没有着落;大量养殖户因遭受严重亏损,面临资金问题,投入的大量固定资产及很多由政府项目资金帮扶修建的栏舍也无法利用和盘活,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养殖业不利发展现状,对国家“三农”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均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因养殖业发展受挫,行业萎缩,消费需求放缓,直接影响了饲料业、餐饮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当前养殖业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了保障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就养殖业后续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舆论引导,重塑禽肉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建议政府在舆论上加强引导和管理,规范国家相关媒体宣传方式方法,在尊重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引导销售者正常消费,同时也给养殖业一个生存发展空间,确保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肉食品,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

2.加强对养殖业特别是养殖龙头企业的帮扶和补贴力度。建议政府在加强市场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大对养殖业特别是养殖龙头企业资金帮扶和补贴力度,鼓励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扩大生产,保障市场肉食品正常供应。在补贴具体操作中,建议拓宽补贴范围,在对农民个体进行帮扶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养殖龙头企业的帮扶,补贴方式应按具体养殖数量和禽产品上市数量进行相关补贴,以确保补贴资金能迅速到位和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养殖业走出低谷,实现养殖业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3.转变养殖业生产观念,建立养殖业从业的准入制度。建议政府对养殖业加强调控,提高门槛,加强监管,引导养殖业生产理念要从原来的“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改变遍地开花式的发展模式,逐步缩减散养数量,对现有散养户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4.合理规划土地使用,适当放宽养殖业发展中的土地使用问题。建议政府在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时,应根据养殖业发展规划和需要,如当地养殖业占农业的比例,养殖业对农民收入的重要性等综合因素考虑用地指标,结合当地养殖发展情况,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养殖业专项用地。在养殖产业基础较好、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业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安排土地,合理安排畜牧养殖项目,形成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样板,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在土地利用规划时,应明确定位和划分农村基本农田保护范畴,在保障农村基本农田使用情况下,将那些相对偏远的丘陵、山坡地段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大片闲置土地,用来支持和发展养殖业,放宽养殖业用地限制,让那些闲置土地得以充分合理利用,最大化的发挥土地使用效率。

5.建立养殖业疫情防控和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畜禽交易市场的监管。加强养殖大环境的监管,强化消毒、防疫工作,及时发布家禽相关政策和信息,对疫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为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生产的环境基础。同时,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严格畜禽市场消毒防疫工作,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在出现疫情时,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手段,不能一刀切或以简单的关闭市场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