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来协商”助力小山村蝶变
日前,在中江县通济镇道桩村举办的研学活动上,小朋友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沉浸式”体验蚕茧染色、蚕丝扇制作、植物拓染帆布包……认真又投入。
曾经的道桩村只是中江县522个村庄中最普通的村庄之一,如今已经蝶变为备受欢迎的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旅游休闲胜地。在这蝶变的背后,中江县政协搭建的“有事来协商·难事细说”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济镇道桩村距离中江县城约20公里,是土地革命时期“文家桥暴动”红色革命旧址所在村,于2022年被确定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道桩村2023年初步建成红色文化展陈馆、蚕桑研学中心、农事服务中心后,试点村建设步入巩固提升阶段,如何发挥项目成效、用好红色资源、提升发展质量成为镇村亟待破解的难题。
“展陈馆建好了,建议要深入挖掘‘文家桥暴动’背后的革命故事,编写剧本,排练成话剧等,让游客以更直观、更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县政协委员赵洁说。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吸引游客,我觉得可以结合本村的蚕桑产业,开发一些研学课程和蚕桑手工体验项目。”道桩村一位退休教师建议。
道桩村驻村第一书记唐军说:“游客来了之后,观光路线很重要,相关路标、指示牌等基础设施也应该尽快完善”。
…………
县政协委员、通济镇党委书记赵明程,借助“有事来协商·难事细说”平台,组织对口联系通济镇的11名县政协委员、联村镇干部、乡贤代表、村干部等开展了这场头脑风暴,他把好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
协商会后,赵明程组织联镇县政协委员、联村同志和村干部多次走访调研,召开坝坝会,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形成了配强村“两委”力量、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开发研学教育、提升核心区风貌等思路共识,并制定了《中江县通济镇道桩村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节点。
目前,在镇村的努力下,在联镇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下,道桩村成功开发了《重走文家桥,重温斗争史》等精品“微党课”和红色专题片,因地制宜设计了“聆听一堂党课”“体验蚕丝编织”等研学课程,村庄标识标牌重新进行了规划,红色景点连线成片,科学打造了参观环线。2024年以来,道桩村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承接研学班16个,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5万元。协商会的建议、村民的意见一条条得到转化落实,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也成为了附近小有名气的红色村庄。
“‘有事来协商·难事细说’平台主要把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和各方关注的热点焦点作为协商重点。”县政协主席黄伟表示,县政协将把“有事来协商”工作和“千名委员大走访”活动相结合,持续组织委员走进基层一线、倾听基层呼声,充分发挥委员“智库”作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