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为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注入新活力——市县政协委员积极建言高水平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10月23日,市政协主席何明俊主持召开政协第九届德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聚焦“以数字化为引领,高水平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主题协商议政。会议听取了副市长王宏代表市政府所作关于“以数字化为引领,高水平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情况通报和办理政协提案情况的通报,听取了市政协课题组所作商前调研情况的通报,罗继林、蒋华、刘雪莲、吴维羲、孙玉祥、邓建彬等6名市、县政协委员围绕协商主题现场交流发言,另有屈海燕、徐娟等委员作书面发言。
现将委员现场建言摘登如下:
市政协副主席张清良代表课题组发言:建议一是数字化赋能产品与服务,打造多元展示体系。综合运用展陈手段、优化创新数字展示、强化升级智能导览,通过扩展现实技术融合、全息投影活化和智能交互装置等手段,增强游客沉浸体验,构建覆盖游客参观前、中、后期全流程的全域感知、知识互联、个性服务的智慧导览生态。二是数字化助力保护与传承,筑牢文化根基。推进考古发掘数字化、实现文物保护智能化、推动展教研学多元化,实现馆藏文物“信息收集—智能解析—保真建模—病害预防—安全保障”等全周期管理;深化考古合作交流,提升三星堆考古的国际化水平。三是数字化优化管理与运营,提升发展效能。升级智慧文旅平台、丰富文旅消费场景、创新运营机制模式,链接全域德阳景区数字化建设,丰富“指尖上的德阳文旅”功能,提供一站式的文旅消费服务,变“单点打卡”为“全域漫游”,实现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实现从“管理”向“运营”转型。四是数字化促进融合与创新,拓展发展空间。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深挖文创开发潜力、创作优质影视动漫,推动讲解与新业态融合,探索“情景剧讲解”“互动式讲解”等模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创产品从“陈列品”变为“流行品”,让文化IP从“博物馆”走向“大市场”,加强与影视、动漫行业的合作,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神秘魅力。五是数字化强化宣传与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抓实宣传营销工作、打造国际节会品牌IP、举办国际学术交流论坛,整合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建立传播营销体系,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提升三星堆文化国际影响力。
市政协常委,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罗继林:建议一是坚持统筹谋划,推动管理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要强化数字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决策质量,搭建三星堆数字化管理调度平台,推进管理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提升管理效能。二是坚持价值导向,推动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建立德阳文化(文物)资源数字档案库,开发以三星堆为核心,辐射全市全域的文旅电子地图,夯实数字化底座,促进技术人员要与文化工作者无障碍沟通、高度契合、同向发力,实现融合创新与裂变发展,提升文创产品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游客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外地游客精准推送德阳文旅消费场景(同时在三星堆导游解说词中,增加对广汉,乃至德阳全市旅游文化资源的介绍),科学引流,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四是坚持系统集成,推动文旅要素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吃、住、行、文、史、地新六要素)等文旅要素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树立全局性、全域化、全过程的系统思维。树立“三星堆+”理念,将三星堆文化元素有机植入全市餐饮、住宿、演艺、文创等多元业态中。
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教授 蒋 华:建议一是盘活数字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向世界推广。构建三星堆非遗旅游领域的知识体系,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通过知识地图、知识导航等方式,多维度、动态化地呈现文物档案知识;建立“数字三星堆”资源库和三星堆数字化网络平台,形成基于共享服务和对外传播的数字互联支撑体系。二是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产品创新和产业融合。在景区内开辟线上线下文化创意园区,围绕三星堆IP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创作,营造夜间消费场景,发展夜间经济。三是创新营销方式,营造历史场景丰富旅游体验。推动可视化技术与文旅场景相结合,丰富沉浸式体验;开发研学体验项目,设计推出寓教于乐的研学体验产品;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协同优化营销模式。四是开发数字虚拟形象,提升品牌辨识度和传播力。打造三星堆文旅专属虚拟形象(AI数字人),为线下文旅景区引流,助力文旅行业拓宽营销边界,重塑文化传播模式。五是建立数据监测体系,实现科学研判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旅游线路,提供一站式、菜单式的智慧旅游个性化服务,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开发线路服务质量评估系统,动态优化旅游线路,提供更加智能化、定制化的旅游体验。
广汉市政协委员,广汉市政协副主席 刘雪莲:建议一是建设全域智慧交通,实现高效互联互通。系统整合交通资源,打造集实时信息发布、动态调度管理和一站式出行服务于一体的智慧交通平台。二是构建智能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游览体验。围绕文化展示与游客体验,布设AR智能导览屏、设置主题互动设施、开发全域智慧文旅平台、优化智慧便民服务网络,系统布局覆盖游前、游中、游后全流程的智能服务设施,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与功能并重的体验矩阵,推动三星堆文化变得可感知、可互动、可带走、可传播。三是搭建智慧管理平台,保障体系高效协同。构建集数据汇聚、智能分析、联动指挥与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智慧文旅综合管理平台,保障前端服务体系高效、稳定运行,实现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与可持续化,最终为游客提供持续优化的高品质体验。
市政协常委,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学术研究部部长 吴维羲: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编制《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数字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技术路径和保障措施;率先建立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应用的全流程标准体系,确保数据资源的规范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构建“数字孪生”底座,筑牢保护利用根基。持续推进遗址区、博物馆、文物本体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工作,建立覆盖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孪生”三星堆。三是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提升文旅产品魅力。深入挖掘三星堆文化IP价值,运用XR、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精心打造一批标杆性数字体验项目。四是拓展数字传播新矩阵,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运营好“云游三星堆”等线上平台,推出多语种数字展览和精品视频内容;积极与国内外主流网络平台、知名IP合作,创新传播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五是培育数字文旅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发展数字藏品、虚拟演唱会、线上知识付费等新业态;推动与教育、科研、游戏、影视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集群。六是完善要素保障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支持,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实施数字人才引育计划,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数字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机制。
市政协委员,绵竹市中信润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孙玉祥:建议一是构建全域文旅大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文旅数据标准,整合多源数据,建立涵盖游客行为、文化资源、产业经济等维度的全域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游客需求、市场趋势和文化价值。二是打造智慧化文旅服务体系。升级智能导览系统、优化多语言服务、开发沉浸式体验,同时要做好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和设施设备智能化管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安防系统,保障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三是深化 AI 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借助AI辅助文物修复,建立文物修复数据库;在文物库房和遗址区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振动等环境数据,结合AI算法进行风险预警和病害预测;建立数字文物库,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和全球共享。四是创新文旅营销与传播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画像和消费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推广三星堆文化IP;开发系列文化纪录片、动画短片和互动游戏,以更生动、更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三星堆故事;与科技企业、高校、文化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文旅创新项目。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与高校合作开设文旅大数据、智能技术等相关专业,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三星堆文旅相关的技术研发;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海外博物馆、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市政协委员,四川新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建彬:建议一是沉浸式体验升级,构建全域感知的文明对话场域。立足全域感知的文明传播目标,构建“动态解密+五感重构”的数字化考古体验场景,建设“跨时空对话+个性化导览”的数字文物活化系统,建立“数据驱动+艺术转译”的生态化运营体系,打造永不落幕的三星堆文明数字殿堂。二是新场景创新打造,构建文商旅融合的生态闭环。构建数字文创生态,激活文化资产价值,使文物数字化开发与公益联动、用户共创与文创闭环,培育“设计-生产-消费-反馈”的可持续生态;升级智慧文旅服务,优化游客体验效能,智能导览与多语种服务升级,开发便捷消费与积分引流体系,提升消费体验与二次转化率。三是打造产业融合标杆,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建设数字演艺综合体,深化文博研学与职业体验,加强文化主题酒店与商业街区联动,形成“住宿-游览-消费-娱乐”的闭环动线,打造川渝地区“目的地”消费的文旅新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