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政协“双联双帮”出新招 帮助村民拓宽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15-07-15 点击数量: 作者:办公室 来源:

 

 

 

 

德阳市政协组织“双联双帮”联系点村民外出参观转变观念

 

“世界那么大,我想先把家乡建设好!”在德阳市罗江县蟠龙镇太三村座谈会上,放弃成都“的哥”生意,返乡创业的80后小伙刘禄军激动地说。经过2年的不断努力和德阳市政协帮扶,刘禄军等8户林下养殖户年收入已达20万元,成为该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先进个人。近日,德阳市政协组织“双联双帮”联系点罗江县蟠龙镇太三村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46人前往罗江县鄢家镇星光村、金山镇金山农业公司、调元镇顺和村、白马关镇万佛村、蟠龙镇合圣村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当地蓝莓产业园、青花椒产业基地、莲藕、蓝莓、贵妃枣种植产业等发展项目中的成功经验,考察结束后在太三村村委会召开了干部群众座谈会。

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定状态

“在自家田里干农活,还有公司发工资。”在金山镇蓝莓产业园,许多考察团村民对当地老百姓土地流转后,在家门口种植园打工50元一天的收入心痒不已。“真的不敢相信,金山镇这么好的位置,一亩地一年才租150元。以前有企业到我们村流转土地,给200元我们还嫌低了,现在看人家在家门口打点工一个月就相当于我们忙活半年的纯收入,而且水利基础设施都由公司建设好了。”通过详细询问当地群众和实地感受对比,太三村村民们对以前的“思维滞后”后悔不迭,同时也凝聚起了加快村里产业发展的共识。还有一些“心思活络”的村民与当地种养殖户互留联系方式,准备随时回访“取经”。

信心决定高度,担当决定成败

“认真做事只会合格,用心做事才能优秀。”白马关镇万佛村党总支书记李军刚讲解完该村从无到有到“高大上”的特色产业发展经历,便迎来了村民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满山梁子油汪汪的青花椒、一眼望不穿的蜜柚林子、鲜翠欲滴的荷叶、硕果累累的贵妃枣。”考察团亲眼见到了发展高效农业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认真听取了相关产业负责人对于规模化管理、生产经营经验、科学技术知识和一些新的发展理念介绍,点燃了心中干事创业激情,太三村党支部书记曾正斌深受触动,他表示“山是一样的山,地也是一样的地,太三村是全县唯一的深丘区,通过德阳政协和各级政府部门多年来的帮扶,各项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发展薄壳核桃、中华盖果、翠冠梨等特色农业既有先天条件,还具备后发优势,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引领决定发展,实干决定未来

“太震撼了!就在我们自己乡镇的合圣村一片荒坡地上,一年时间发展起来几千亩规模的青花椒基地。”听到太三村村民们由衷的赞叹,看到长势喜人的青花椒树苗,蟠龙镇党委书记曾用祯心里像塞了蜜一样。“说句实话,这一片青花椒产业基地,离不开我们镇上一任党委书记李玲同志,刚开始建基地,他和镇上几名干部带头承包了十几亩荒地,三天两头在‘基地’里扎,除杂草、挖沟渠、建蓄水池,周末就往‘专家’家里跑,问问题、查资料,学习经验,遇到节假日还带上爱人、孩子在山坡上修枝灌溉,办公室如果找不到人,在基地准能找得到。村里群众见到干部都在带头干,纷纷加入进来,成功打出‘组合拳’。可以说我们合圣村基地不同于金山镇蓝莓产业园的‘公司+农户’模式,也不同于调元镇顺和村的‘大户+小户’模式,而是独有的‘干部+群众’模式。”曾用祯书记在介绍时充满了自豪。

   “老百姓有想法,干部有办法,落实见行动,村里的事才能办得贴心。让老百姓出去走一走,就是要让村民亲身感受到别人是怎样搞种养殖业、怎样生活过日子、怎样走上致富路的。”德阳市政协秘书长陈运兴在考察结束后对随团人员说,大家通过参观考察后,应该都有所感动,视野得到拓宽,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同时,大家也清醒认识到了太三村的产业发展,关键是回去后如何行动的问题。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指出,我们的乡镇和村组干部要始终发扬敢想敢做、敢管敢试、敢于担当的为民服务精神,多涌现出一些带头人当好引领,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早日让丘区群众迈入小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