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在蜀道热土落地生根
日前,一场“带着问题入场”的提案交办会火热进行——广元市政协将200余件立案提案编印成册,摆在40余家提案承办单位座位前。没有客套寒暄,会议开场就直奔主题。“请各位现场认领,办就要办好!”广元市政协副主席刘自强的话音刚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把政协提案“交办必落实”的攻坚姿态展露无遗。
这正是广元市政协以高质量提案办理为抓手、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源头发动
民意“活水”润提案“沃土”
“这上面记录的都是群众的期盼。”广元市政协委员徐勇将调研笔记翻开,指尖重重敲在那行字上——“曙光村老张拉着我的手跟我讲,‘徐委员,我们这条黄土路要是能硬化,娃娃们上学就不用再蹚泥汤了’。”
“线上‘民声二维码’天天叮咚响,线下‘流动意见箱’赶场天跑遍十里八乡。”徐勇一边比划一边说,这些事都是在走访调研中收集到的民意,而后转化成为提案。
让徐勇印象最深的,还得是“提案调研月”的那些场景:民盟的教授挽着裤腿在两湖流域测水质,妇联界别的委员蹲在社区调解室记了半本“吵架金句”,农工党的专家猫着腰在养老院量床铺间距……
这些调研都让提案内容特别细致:《两湖流域生态文明发展建议》里夹着芦苇标本;《枫桥经验创新实践》附录了28份手写调解协议;农工党关于养老的提案里,更是附上了独居老人李阿婆门把手上特制的“求救铃铛”——每一件提案的折痕里,都烙着协商民主的温度。
重点带动
一纸提案撬动一方发展
“以前望山兴叹,现在如履平地!”在剑门关景区新修的无障碍通道上,残障人士王女士推动轮椅,尽享山风拂面,满眼青翠山色。
这条蜿蜒而上的“无碍之路”,正是广元市政协提案从纸面跃入现实的生动注脚——一件《关于推进全域旅游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建议》,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不再遥不可及。
“督办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现场解题’!”广元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严建国介绍,市政协创新机制,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领办,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督办。市领导及部门“一把手”当场作答,问题不回避、进度不拖延。每年20余件重点提案,就这样从“建议清单”变成“发展引擎”。
“电子体育之城”的梦想,也在提案的助推下照进现实。市政协委员马宁的《关于打造电子体育之城助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被副市长刘素英“点将”督办,市体育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手破题。
提案落地一年间,“川陕甘渝”电子体育大赛战鼓擂响,3000名电竞高手云端对决;空港电竞综合体拔地而起,成为城市新地标。
从无障碍通道的“小切口”,到电竞产业的“大棋局”,广元市政协的“金点子”正以破竹之势,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
协商互动
让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
企业诉求与政策落地如何有效衔接,一直是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必答题。
“我觉得,企业的需求就像‘订单’,政策落地得有个‘物流跟踪系统’全程‘保驾护航’才行!”日前,在广元市政协“园区发展”专题协商会上,企业家李槐的一段俏皮话引来满堂笑声。
桌这边,企业家们掏心窝子摆问题;桌对面,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笔记本上一一记下企业家的建议。这场企业与政府的“供需对接会”,硬是把政策文件上的红字吃透了、聊通了。会议结束后,不少参会企业代表直呼,“像这样的协商会开得越多,政策落地就越快”。
一年来,广元市政协给提案办理装上了“协商GPS”——提案件件带着“调研足迹”来,办理时时挂着“视频连线”干,督办次次跟着“群众点评”走,确保提案办复率、满意率、转化率3个“百分百”。一年80余场“微协商”“云对话”,有的开在社区榕树下,有的开到微信群,硬是把“纸上办复”变成了“现场交办”,推动提案办理从“文来文往”转向“事成人和”。
最让市民津津乐道的,还数街边那些“穿新衣”的弱电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干部、提案委员举着设计图,跟叔叔嬢嬢们在大马路上开了3次“板凳会”,终于确定了改造方案。如今,彩绘的箱体成为网红“打卡点”。市民都夸:“这是长在街头的‘协商成果’啊!”
“我们将坚持提升提案工作质量和水平,把委员智慧转化为发展实效,以实干实绩为广元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市政协主席谢晓东表示。
(来源:四川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