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政协扎实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 小微协商有作为 履职为民有温度

发布时间: 2024-01-15 点击数量: 作者:茸旭东 来源:办公室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有事好商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协商民主最生动的实践形式。什邡市政协积极探索新时代协商民主有效形式和载体,着力推进政协工作向群众延伸、协商民主向基层拓展,走出了政协汇聚民意、促进和谐、助力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今年元旦,家住什邡市方亭街道金河东路社区的李大爷看着小区即将投入使用的电梯,喜滋滋地说:“感谢市政协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解决了我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难题,过年我就可以坐电梯上下楼了!”

通过政协小微协商,解决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在什邡市已成为常态。2023年,市政协把“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作为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有力抓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全力推动市政协工作“上水平、出亮点、争一流”,为高质量建设“五新什邡”作出积极贡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广大委员和群众的好评。

据统计,市政协全年开展小微协商20场次,促进解决民生难事实事20余件,委员参与200余人次,助力解决一大批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建真言中助解民生难题

市政协委员刘鹏在走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方亭街道回澜社区居民孙婆婆向他反映:“我们社区李子园这条路的路灯坏了,一直没修好,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的出行安全。”

刘鹏向社区居民、项目业主单位及住建、综合执法等市级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撰写了《尽快修缮设备恢复李子园道路路灯正常使用》的社情民意信息。相关单位积极采纳办理,责成业主单位及时修缮。不到10天,李子园道路两旁的路灯亮了。

“感谢政协搭台,正是有了‘有事来协商’这个平台,协调各方共同研究谋划,我们李子园道路路灯修缮才推进得这么快。”小区居民何佳联表示。

市政协方亭街道“有事来协商”联络室负责人史伟说,村(社区)联络点立足基层,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摆出来,把建议提出来,把办法议出来,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力促进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坚持‘四下基层’,深入南泉、蓥华等联系镇,指导镇党委政府制定年度产业计划,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帮助联系镇、村争取项目和资金。市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坚持常态化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情,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市政协副主席杨兵表示。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是我们履职的初心所在。”据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市政协深入推进“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围绕“京什社区与马祖村交界荒废地块再利用”“万兴社区农贸市场建设”等开展“小微协商”,助力民生改善。筹措资金30余万元帮助蓥华镇杉木林村、南泉镇南阳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生活困难的群众等送去价值2万余元的生产生活物资,做到真帮实扶、暖民解忧。

在聚共识中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市政协委员、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东在湔氐镇食用菌种植大棚里穿梭,耐心细致地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作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他带领当地3000余户食用菌种植户增收致富,户均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他时常带领公司技术骨干走村入户,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现场为种植户排忧解难。

此外,吴东还大力开发乡村特色基地旅游,研制“全系木耳宴”系列菜品,打造观光、消费、生产种养等体验式特色生态农业示范旅游打卡地,给村民们带来新的商机。

蓥华镇红峡谷村是一个开放式景区,游客多,环境整治压力大。如何提升红峡谷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成为该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道“坎”。面对群众关切,市政协委员、蓥华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罗州将这个问题纳入该镇“有事来协商”议题。

“建议将红峡谷的断头栈道贯通”“应该在红峡谷沿线增加红色元素、熊猫元素”“积极争取污水处理项目,保障山溪水水质和漂流体验感”……在充分商讨后,大家达成了“建立红峡谷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长效维护机制”的共识,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据了解,为更好发挥政协委员在乡村振兴中的表率作用,市政协首批建立5个“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工作站”,吸纳具有专业特长的委员68名。政协委员通过工作站,深入基层发挥优势特长,在引进兴业项目、帮助稳定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参与社会救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政协力量。

在增合力中助推高质量发展

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走进蓥华镇红峡谷村,只见青山如黛、风景如画,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村落映入眼帘。

“几年前,我们村地质灾害隐患多、环境卫生差,只要一遇到大雨,就容易发生滑坡,对村民的安全造成威胁。”村民王万平回忆道。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地质灾害和人居环境问题一度成为红峡谷村振兴发展的“拦路虎”。

“哪里有民意呼声,哪里就有政协人的身影。”在市政协的组织下,相关界别委员多次深入该村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开展调研协商。在充分讨论、专题审议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形成了“加强红峡谷村地质灾害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如今,红峡谷村李家大院滑坡、金河村樊家巷滑坡等47个地灾隐患点得到全面治理,悬在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刚刚建成的污水再处理一体化设施,日均处理污水量达600余吨。更让大家欣喜的是,相关部门创新实践“治理+发展”路径,以“一拆二立三栽四建五规范”工作思路拆除乱搭乱建215处,并落实广告牌规范整治、闲置资源盘活等一系列有效举措,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旅游产业随之蓬勃发展,村里发展乡村酒店和农家乐85家、民宿21家,以及茶铺、小吃摊等旅游小店25家,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现在,我们这里既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能体会‘川西第一漂流’的惊险刺激,更能为游客提供优质安全的住宿和餐饮服务。自去年开业以来,来村里的游客特别多,我们年收入增加了上万元。”该村“蓥山韵”农家乐负责人周飞高兴地说。

“我们还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治理难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开展‘有事来协商’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市政协副主席袁秀丽介绍,市政协将“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探索构建“专委会参与,每月有沟通,季度有研判,信息互通共享”的工作机制,收集“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意见建议60余条,形成专报6期,实现了专项行动委员参与全覆盖。

“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什邡市政协一直坚持‘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社会治理焦点等实际问题建言献策,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工作,助力党委决策部署在基层更好落地落实。”市政协主席黄剑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紧扣什邡争先进位实施“四大战略”、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任务,引导委员立足岗位职责,进一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融互促,建好用活“有事来协商”平台和委员工作室,努力提高“有事来协商”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在线率”;紧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以小协商见大民生、小协商见大服务,打造独具什邡特色的协商文化品牌,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扎扎实实落到具体工作中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什邡新篇章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波澜壮阔欣回首,奋楫扬帆新征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什邡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争创“全国百强县”的攻坚之年。新的一年,什邡市政协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创一流,奋力谱写政协事业新篇章,为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